Second Life (SL) 在美國爆紅,許多的圖書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廠商…等也都紛紛在這個虛擬世界上頭開始探索提供服務的可能性。當然啦,也有些人提出懷疑,圖書館在 SL 可以提供那些服務? SL 上的居民真需要圖書館嗎? 你的讀者也在那裡嗎?
Beth Gallaway 是 SL 裡 200 多位貢獻時間、精力提供服務的圖書館員之一,她分享了在 SL 已提供的服務有:建立虛擬典藏、參考服務、展覽、讀書會、授課、作者訪問…等,當然這一切都是在虛擬世界中進行的。
Beth Gallaway 每週二小時的服務內容包括了歡迎訪客、做簡短的介紹、並回答一些問題。其中有一半的問題是來自好奇的圖書館員、教育者、及學生,但另一半的人似乎是 SL 上的居民,他們就如同在真實的世界一樣,遇到了問題就到圖書館找答案。他們想要知道如何操作或設定 SL,雖然他們可以直接詢問開發 SL 的 Linden Lab 人員,但因某些原因,他們就是會到 SL圖書館來詢問。
Stephen Abram 在今年二月份的 OneSource 談到了還是有人搞不清楚為何 Second Life 會是一個重要或者值得關注的發展,他認為這與年紀或世代無關,重點在於 體驗 (experience)。就像往日無法解釋 Web及Internet 一樣,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實際去操作體會的。
Abram 在文章中也介紹了 SL 圖書館的一些資料,如 Second Life Library 2.0 的訪客情況、Alliance Library System 認為在 SL 上的圖書館可以提供的 26項服務 (Wow! 還真多) 、一些連結…等。他認為圖書館除了實體的建築及館藏外,也有網站的呈現,現在則開始要有第三種存在方式了,就是在 Second Life 上。
這裡 (Flying Librarians of Oz) 有來自澳洲的 Kathryn Greenhill 所做的一份投影片,除了介紹 Sencod Life 上的圖書館外,也有一些 SL 圖書館員的感想。
圖片來源:Flying Librarians of Oz …
看了歐美圖書館在 SL 上的應用發展,心中總是有個疑問,台灣是否也有具備像 SL 這樣的環境? 這股潮流會吹向台灣嗎? 這誰也說不準。如果擔心語言介面,相信這不成問題,或許未來會有 SL 中文版,或者有其他類似的中文環境出現,例如中國大陸的 HiPiHi。
延申閱讀:
在SL中,处处是现实社会的映像。我始终很羡慕他们这种氛围,市民们大多会认为图书馆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方法的妙处。
的確,以前BBS或論壇的交流上我們只能透過名稱及留言內容去想像網路上另一端交談對象的長相、人格特質…等,這些是在現實社會上不可缺少的元素。
現在透過像是 SL等 3D的虛擬社會,更可以滿足人們對這些元素的好奇了。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虛擬社會漸漸地可以達成許多以往非得在現實生活中才能完成的功能。
如果這種虛擬世界應用在圖書館上,應該是很有趣的。
您好:
今天剛好再作關於Second Life 之研究,
覺得您這篇分析寫的很棒,
引用您部落格文章部分內容,若有不妥之處,再煩請您告知,謝謝!
http://blog.yam.com/il_forum/article/10332715
謝謝創新學習講堂版主的引用,不過還是希望您能在文章中註明資料引用來源的出處。
Islab第二人生中文论坛
欢迎各位朋友交流第二人生方面的问题或想法.
论坛地址: 請點選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