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4/14) 參加了「串流媒體服務與館藏合作新思維」研討會,原本以為會討論串流媒體的技術,但結果比較偏向經驗的分享。底下就分享一下我的筆記/心得:
一、M-Taiwan看數位影音資訊可能的服務模式及對圖書館的影響: 台師大的陳昭珍老師介紹 M-Taiwan 計畫及國內外影音資料數位化服務發展現況。由於時間不足,陳老師後面很快的show投影片,沒有較深入的探討。
其實平常我(們) 比較少去注意這一塊,然而影音資料就如同書本一樣,是很重要的文化資產,如何保存、利用它就變得很重要。從陳老師的介紹中,我較注意底下幾點:
- 除了政府單位及圖書館外,電視台在影音資料典藏的經驗應可提供圖書館很不錯的參考,就陳老師的投影片內容,至少有台視、民視、東森都有這方面的計畫或實現。
- 在國外的影音資料數位發展上,有分散式的聯合目錄及集中式的合作典藏計畫,前者如北卡的 Open Video Project,後者如歐盟的 ECHO 計畫等。
- 圖書館就影音資料上可應用在VOD、數位影音資料庫、群播、數位媒體指定閱聽、數位學習、及無線行動影音等服務上。
二、數位匯流在圖書館的應用服務: 實踐李孟晃老師介紹了 IPTV、及數位匯流服務(Digital Convergence Service)。比較有收獲的是數位匯流的概念,即同樣的content可以藉由不同的載體來傳播。….
三、電視節目在圖書館館藏中之數位應用: 原本以為跟圖書館較沒關係、來自電視台的 黃國師 先生所談的內容應該較不能吸引我,但結果剛好相反,黃先生除了有趣的談話內容外,有很多的觀點很值得深思。
- 電視業務面對製播分離與核心價值的抉擇:播映平台業或節目製作/供應業。現在的電視台已經不可能製作/編輯、傳播、顧客管理、及接收的業務全包了。IPTV 的發展,如中華電信MOD,(未來) 使用者已經不必再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電視台原本的傳播角色就變弱了,如此一來,還有廣告可以賣嗎? 我在想圖書館是否也面臨相同的抉擇?
- 我們(與會的人) 都是所謂的數位移民 (Digital Immigrants),也就是以文字思考的人,應該去了解及尊重出生在數位時代的數位原住民 (digital natives) 的需求,他們是圖像、影音思考的世代。未來師生的教材、作業、及創作都可能會是影音格式,圖書館是否也需要典藏這些內容?
- 如果數位原住民也是娛樂世代、使用者的世代,那圖書館的館藏或功能是否需重新在定義? 除了可以增新學習效果的圖像/影音資料的典藏,美國有些圖書館也開始視 Gaming 為一種學習型態了 (見 Gaming, Learning, and Libraries、Gaming in libraries: thoughts and links)。
這場研討會中,有不少人都提到聯合目錄或館藏,如果 VOD 的影片真的是那麼貴,影片代理商好像也經營的很困難,各個圖書館也沒那麼多的經費,那麼有沒有可能建構一個VOD的聯合館藏呢?
1.此研討會也在引介中華電信之MOD平台,可資作為一教育平台.值注意的是MOD仍處爭議中(NCC討論中),此外中華電信在通訊,網路及加值服務的優勢.(壟斷性?)
2.數位影音資訊終將衝破圖書館的藩籬,以供遠端取閱.關鍵點為網路頻寬及著作權問題.圖書館除自建VOD系統或中華電信之MOD外,是否還有其他選擇?
3.影音資訊界是否較難接受Creative Commons的觀念?
4.館合需由圖書館方主導,而非廠商. 我們需要有規劃策略,別讓圖書館在數位時代的資訊服務態勢日漸無競爭力了.
謝謝 Debra 的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