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好奇心的趨使下參加了 台灣網誌青年運動會 下午的 2006 BoF 輕鬆聚,收獲不能算多,但已滿足了我的好奇心。投入 blogging 已經一年多,我想去看看其他領域的 bloggers 們都在談些什麼。底下是我記下較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談話內容:
一、Web的本質是 participation
二、Rebecca MacKinnon 談 Blog 與新聞:從她長期的新聞工作經驗裏發現目前的主流媒體受限於種種因素,並無法深入報導世界各地的新聞,或者無法忠實地以當地人的觀點來報導。因此她所主持的 GlobalVoicesOnline 在各地都有特派人員去發掘來自底層(blog) 的報導,試圖讓世界各地的聲音都能被聽得到。
MacKinnon 引用了一位伊朗 blogger 所提出 Blog 的三個作用/功能:
- 橋樑 (bridge) :翻譯或介紹國外的文章/資訊。要達到這樣子的交流,需要有人付出做些事,就類似 GlobalVoicesOnline 一樣
- 窗戶 (window):讓外面的世界了解當地的事物
- 咖啡館 (cafe):交換意見、交朋友
Blog 看來是可以補傳統媒體不足之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那些最受歡迎的 Blog 大多是白人的 Blog,因此是否能代表有色人種的觀點,又是一個令人質疑的問題。
三、一些網站
- Mashup 網站:chicagocrime.org 一個結合芝加哥犯罪資料與Google Maps
- 30 Boxes: 一個線上行事曆網站
- UrMap你的衛星地圖網
- HEMiDEMi – 共享書籤
- 部落格有啥了不起?: 台灣第一個專門介紹 blog 的電台節目
既然 web 的本質是 participation,那麼來自每個角落的使用者的心聲都應該能被充分表達出來才對。MacKinnon 雖然談的多是新聞媒體,但確實很值得我們深思。同時,我們的 Blog 是否也可以做到她所提的那三個目的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