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據美國 the 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 最近的一份報告 (Digital Footprints),有 47% 的美國成年網民曾經在 Google 或其他搜尋引擎上查尋關於自己的資訊,這個數據比 2002年的 22% 成長了一倍。
在這 47% 的 “自我搜尋者" (self-searchers) 中,有 3% 是經常如此做,22% 是每隔一陣子就會查一下自己的名字,74%則只做過一、二次。您也有此經驗嗎? 不瞞各位,我屬於 22% 這個族群,主要是基於好奇,想看看別人是如何談論自己的 🙂 不過如果以 “圖書館觀點" 來查尋,反而會比用我自己的名字來查尋找到更多資料。
此份報告主要是要調查 Web 2.0 時代中網路使用者對於個人身份識別的看法,底下還提到幾個數據:
- 大約 60% 的 Internet 使用者說他們並不擔心關於自己的資訊上網,比較關心的是這些資料會被如何運用。
- 50歲以下以及有較高教育和收入背景的美國人比較有可能在 Google上查尋自己的資料。
- 53% 的成年 Internet 使用者承認查找過社會名流以外的其他人資料。除了查找失聯已久的朋友外,搜尋朋友、親戚、同事、和鄰居也是很常見的。
- 雖然男性和女性都差不多會搜尋他們自己的資訊,但後者比較會去搜尋約會對象的資訊。
這份報告長達 50頁,有其他更多的統計數據,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這裡 下載。
的確,除了搜尋自己外,我也經常搜尋感興趣的人的資料。搞不好下次和您見過面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 google 一下你的名字 🙂
我也是那22%的其中之一
想找看看有沒有同姓名之人
不過好像沒有這樣的人
(誰叫我不是菜市場名)
rw,這樣好呀,這樣搜尋出來的結果就是你個人的專屬網頁囉。不過不能做壞事上報就是了,否則就不好看了 🙂
我有做過這樣的事
出來的是榜單
因此我還查過一個麥當勞店員
他長的還蠻好看的 應該是他沒錯
-年輕人不太會去改名字
若是用一位名人的名字 出來幾乎都是新聞了 @@
我也做過這樣的事情,
出來的主要是榜單。
不過有一次也因此發現有人在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