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話題似乎很熱門,那就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梁董在 0.02在哪裡? 一文中的
對我來說,擁抱圖書館員的核心價值:服務讀者,就是那個趨近完美的0.02
引發了不少的討論。我不是本科畢業,所以不曉得在圖資教育中有沒有提到這個核心價值,加上自己也沒有什麼具體想法,因此也就不敢在梁董那留言了。
在圖書館工作快滿6年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什麼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相信大部份的圖書館員在回答這問題時,也不是一時就可以講的出來的。而且每個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正在看本文的您可以馬上答的出來嗎?
老槐在 07峰会报道(第0天) 一文引述了 Michael Gorman 所認為圖書館為何要找出其核心價值:
- 如果我們可以明確陳述並且定義出我們的價值,我們就能聲明,作為一種專業我們相信什麼,以及什麼是所有圖書館工作的必要基礎。
- 在我們專業的某些領域有信心危機——恐懼圖書館消亡,或害怕信息技術使圖書館變得面目全非。這種信心的缺乏引導出根本沒有所謂的圖書館學的想法——沒有連結今日專門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學術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各類圖書館及各類館員的思想。如果沒有,那就不會有一套圖書館的「核心價值」。
- 要陳述一套價值體系的理由是要提供給每一位館員及每一個圖書館判斷比較的標準,讓他們自己及我們可用以判斷其服務與計劃的標準。
- 價值提供討論的基礎,以及如果我們要與其它在我們圖書館工作的夥伴有成效的一起工作,價值提供這種情況中所需的一些基本前提。
- 最後一個理由是,明白揭示的價值在個人與團體的心理上有其重要性。如果個人和團體共享一個價值體系而且將之付諸行動,即便失敗也是可以承受的,因為那樣的個人或團體知道將他們維繫在一起的是一種榮譽,而且努力本身就值得一切。
特別是第2項,從梁董的文章可以明顯感受到這一點。我個人倒覺得,要找出所有圖資人都同意的核心價值可能要花點時間,這就留給學者們去思考吧。一般的館員可能在上班之外,已無力思考這個問題。但是,如何重新定位或定義圖書館(服務) 倒是可以去思考的。所以很期待可以完整看到梁董所翻譯 Lynne Brindley 的「Re-defining the library」一文 🙂
老槐最近對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也多所著墨,分別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再议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及07峰会报道(第0天) 三篇討論這個話題,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另外,隨便 google 一下也可以找出一堆關於此話題的討論。
我不曉得其他行業有沒有像我們這麼急需找出核心價值,但記得高中時代在讀三民主義時,開宗明義就說了:思想、信仰、力量。或許當有了核心價值所根基的思想後,最後才能夠化為力量去實踐圖書館的使命而不感挫折。
正太的黃金御飯糰:世界最有趣的品牌行銷書 這本書中剛好提到了核心價值、品牌個性、功能性、產品規格 四者之間的關係。雖然不是圖書館行業,但可做為一個不錯的參考與啟發。
這個三角形又分成幾段的梯形。構造就像跳箱一樣。… 「最上層的叫核心價值。 一言以蔽之,就是這個商品提供多少價值的意思。 說穿了,就是該商品的價值的核心。這個核心價值就是商品的存在價值。 底下是品牌個性。 代表象徵該商品的人物的性格或人格或個性。 熱銷的商品和顧客建立起感情上的牽絆,而這層關係是什麼樣的狀況就是由這個品牌個性來決定的。沒有個性的核心價值因為品牌個性而被賦與了特質。」 ….
「下一層就是功能性。 就是該商品提供的具體的功能性。 說功能性可能有點難以理解,說穿了就是購買該商品之後會有什麼好處。 以車子為例,指的就是速度快慢、省不省油、乘載量多寡的問題。 而功能性必須是加以設計的,以創造出核心價值和品牌個性。功能性可分為競爭對手也可提供的基本、普遍性的部分及自己公司的商品獨特功能性的部分。而最下一層的則是產品規格。 這是實現品牌個性和功能性所需要的事實。就是我們可以看到的事業內容,是商品的具體化內容。 …」
不過我覺得上面 “核心價值 = 商品提供多少價值" 中的價值應該是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衡量,而不是從供應者 (圖書館/館員) 的角度來思考。
延申閱讀:
老頑童的筆記 - 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暑期研習班學習札記之一
Michael Gorman - 數位時代的圖書館價值
從專科資管人到大學圖資人,我覺得圖資人有一種科技迷思,總是追著資訊潮流跑。談得不外是資訊化、電子化,卻很少談到服務品質的問題。前幾天在我任職得圖書館發生了一件事,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主機壞了維修中,組長與系統館員建議我停止流通借閱服務,我拒絕了。我們有備援系統,就算沒有也可以人工作業,讀者要找書一樣可以根掾分類法來提供相近資料,豈可一句系統掛了,所以我們服務可以暫停了。
我一直有個疑惑:圖書館員的服務精神價值倒底在哪裡?自動化是我們可以提昇我們服務品質的指標呢?還是可以懶惰服務的捷徑與藉口。深記得去年到香港旅行在飯店等搭駁車時,waiter細心的幫我們注意到可能是記錯搭車時間了,還幫忙打電話過去車行詢問,幫我們想出最快到達機場的方式,叫了計乘車來送我們去搭機場快線,以致於我們沒在那空等而發生錯過班機的問題。我不記得館店是否符合有五星級的設備,但在我心中那時卻認定它有五星級的服務與價質。
科技始終於來自於人性,而非取代或凌駕於服務之上。我一直深覺得圖書館也是一種服務業,空有專業技能卻沒有服務精神我想是更可怕的問題吧!我們圖書館何時有溫馨舒適的環境,在櫃檯有著親切的服務人員,何時有圖資專業經理人掌控著全場,適時著觀察注意主動服務讀者的需求呢?我想這也是身為圖書館員值得深思的問題吧!
學長
看樣子我習慣翻一半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呢:p
我倒覺得核心價值是每個館員該去想的,不論是不是學者,資訊館員比一般館員有利的是在於其核心技術,能取代者少,但一般館員在這方面就弱多了,所以一般館員會很想找到一個足以在讀者/服務者面前立足的基點,也就是所謂的「專業」。
我自已覺得在思考的過程中會逐漸明白核心,或是館員的價值,當找到了我自已的答案時,服務的動力將會是非常不一樣的。
至於資訊技術會不會讓圖書館消亡,個人覺得若真的時候到了,消亡就消亡吧,如果圖書館員已找到新的方向,「圖書館」這三個字也不是一定要執著的。
我認為圖書館應是資訊服務業,而不是科技業或儲藏業,所以十萬分同意 joanna 的看法,不論是否搞懂圖書館核心價值,一顆樂意、主動服務讀者的心是最重要的。但目前的圖書館好像剛好顛倒過來,每次借書的感覺與在書店買書的感覺是相當不同的。
至於館員要去思考什麼,我覺得館員可以去想 “館員自我的核心價值",畢竟每個人的專長不同,也可以找出肯定自我專業的因素。也應該從工作中去思考圖書館所扮演的角色是否要重新定位等,這些是館員每天工作很直接會接觸的。
但要去思考整個 “圖書館的核心價值",試問有多少館員在上班或下班之後,有時間再去思考? 況且每人想的不一樣,要透過何種管道去 “統一" 出一個共同的核心價值? 所以我說學者們相較起來會是比較有時間的,別忘了他們還有研究生可以協助。當然啦,如果館員可以思考到這個大問題那是最好了,但有多少人可以?
當然也有一個很弔詭的就是,要重新定位或定義圖書館時,難到就不需先搞清楚圖書館核心價值嗎? 感覺好像是要的,但圖書館核心價值何時才可以搞的出來?
我想核心價值不是想出來、也不是說出來、而是做出來的,越是站在第一線的館員感受越是深刻。
還記得大學時期在某國立公共圖書館工讀,館長進來瞄到一堆報紙「訂那麼多報紙做什麼,不是讓你們來看報的」主任連忙解釋是為了搜集文學史料資料做資料庫用。還有一次接到讀者的投訴說某館員說話語氣很差,搞了半天最後才知他投訴的人是館長,此事最後當然也不了了之。看了994期商業周刊講一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的文章「他,扭轉1億人命運」 更是覺得感觸很深吧! 一個經濟學教授,走下講台,實際走訪作為,改變了自己國家許多窮人的命運。因為他深知理論可以講得很悸動,但無助於改變現實的困境吧! 我想找出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在哪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我想反思著圖書館是否「一切從基本做起」,是否重視讀者對圖書館的評價與感受,反而是更重要的課題吧!
身為一個圖書館員, 個人覺得每種類型的圖書館核心價值都不一樣 , 在大學圖書館或專門圖書館比較容易把圖書館的服務做出來 , 因為服務的人有同樣的水準和理念, 而公共圖書館這一塊, 真的很難 , 因為大多數的人只想享受服務不想盡義務,例如書看完放回原位 , 在大學圖書館跟專門圖書館的讀者應該都比較有共識跟水準 , 而在公共圖這一點是非常難的 就像joanna所說的 ,很多主管只會出一隻嘴 真的要服務 他也不是很想 , 這樣的主管 要怎麼讓部下真心的跟他一起拼勒 ,而我看過很多文章要怎麼服務讀者 只能說其實大家都很有理想 , 可以跳下來基層做做看 不出幾年 , 理想變成空談 ,大家也不用急著要反駁我 , 因為實際上班跟理論真的差很多 我是不知道有多少教授真的在圖書館服務過 ,還是一開始出來就教書 , 還是根本沒碰到真正的基層 ,個人覺得 授課的教授 如果是真正在圖書館服務的 ,真的在基層待過的 , 才真的學的到東西 , 不然空談一些理論 高談擴論誰不會呢 要就一起跳下來改變現實的環境吧 , 而且個人覺得唸圖資的都把理想定的很高 說的很完美 , 感覺除了編目 其他的東西都是別人的 ,圖資系擺在文學院 這一點也很怪 可是放管理學院也不可能 , 這就是一個很奇怪的點 國外只有研究所有而且大部分是放在資訊科學 跟社會科學下面 ,這一點做法個人覺得比較好 因為大學學了 一些本質的學科 再轉研究所唸圖資 , 至少有自己的專業 又有圖資的概念 不是一路唸圖資到底 我在圖書館服務 覺得一路唸圖資的 , 好像沒有什麼專業能力(對不起這一點是我自己遇到的人 可能別的環境有所不同)例如你唸資工 美術 中文 外文 廣告等在圖書的用處會比本科系出還的好用 , 而大學唸 其他科 研究所轉念圖資 這樣會比較好 ,說了那麼多 ,大家一起來基層做做看吧 , 看自己的理想是可行不可行
在看了一些對核心價值的定義及描述的文章後,我想有一點可能要釐清的是,今天我們所討論的是圖書館核心價值,還是圖書館(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覺得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對圖資背景出身或所學所感受到的不安,這應屬於核心競爭力的討論才對。
我想許多大專院校的圖書館館長皆以資工、資管背景出身,以致於導致核心價值是以核心技術為目標,我們不能否認資訊技術的重要性,但若是以技術為主要目標,價值只是隨之而變的輔助空名,本末導致的發展方式,造成館員的不安與價值混亂,我想是現今圖書館界發展的最大盲點吧!
我並不認為在以資工或資管背景出身的館長領導下就一定會造成所謂本末導致的發展情形,或許是確實比較重視技術,但應該也是以實踐圖書館使命為出發點吧?! 這也只是我的猜測啦,我相信台大或交大的館員能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吧 🙂 或許我們可以從其他的角度來思考,這些技術背景出身的人可以帶來不同的思考或激發也不一定。
服務業原本就會有替代性, 加強本身的競爭力才是重要的吧 ,一直談核心價值一點意義都沒有 ,談核心價值是考試寫給教授看的吧,安慰自己的東西,在圖書館服務大學圖可能還會專業一點,公共圖就跟一般大眾的服務業差不多,一直談核心價值太理想化不如加強自己本身的競爭力,以免被取代,各行各業都是越來越,減少人事成本一直說服務讀者,只是理想性的東西,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 ,只會造成人的替代性越來越高,應該要讓自己免於被替代才是重點,一昧的談一些理想高談擴論我覺得是圖資界的一大缺點,數位化是未來趨勢資管資工在圖資界比本科系的好用這點是肯定的因為學資管資工也有可能在法律界 生物科技 醫學商業等,都會發展資訊系統,而圖資界一直談一些理想避免被取代,沒有技術性的東西替代性當然高,不如把自己的學歷經歷能力弄得有競爭力一點 ,來的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