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也滿心期待的參加了 Web 2.0 國際研討會,是否有收獲我也說不上來,但不是很滿意就是了 (特別是下午的場次)。我想很多人已經 blogging 了,我就不再重複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HEMiDEMi 去看看,小小研究員的學習之路 也收集了不少書籤。
照片來源:http://picasaweb.google.com/writers.idv.tw/20060926Web20
那我要在這兒寫些什麼呢? 總想寫些心得,下面是我在回家的路上思考的東西,不見得成熟,純個人想法。
Web 2.0 是什麼、會怎樣誰也說不準,但從 Business 的角度來看,似乎有幾個不變的道理。記得會場中有一位 speaker 再三強調,不論誰付錢,最重要的是網站的產出一定要比投入的多才行,否則就甭玩了。
另外有二點我覺得很重要,那就是「創新」與「時機」。
成功的網站必須要有創新性,這一個特性很容易的可以從那些成功 的 Web 2.0 網站找到。其實「創新」不管在 Web 1.0 或 2.0,甚至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重要,特別是當市場上已經有了領先者,或者是要繼續在市場上保持領先的優勢。如果沒有了創新,就算具備了 AJAX、使用者參與、分享 …等所謂的 Web 2.0 特色,我想也不見得會成功。
網站是給人用的,如果使用者的文化或習慣還沒成熟,那麼再怎樣的 Web 2.0 服務也不見得會吸引人使用。當然,或許可以教育使用者,但這樣子的成本太大了,就怕銀子無法撐下去。
寫到這裡,我發現有沒有 Web 2.0 其實也不重要了。重點應在於是否能滿足使用者各方面的需求,並且還能獲利。或許在技術上會用到一些所謂 Web 2.0 的技術,但使用者是不會懂的,也不必懂,只要會用就好了。
當然啦,在這波熱潮中,再不跟 2.0 扯上關係的話,恐怕就要被邊緣化了,所以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號稱 Web 2.0 的網站出現。不過,當大家都是 Web 2.0 的時候,前面講的「創新」就成致勝關鍵了。
對於"2.0″的議題,雖然看了很多,有初淺的認識,也肯定2.0能夠協助圖書館更多面向,一直以讀者為導向的圖書館,對於此種可以讓讀者更便利的利器大多躍躍欲試.可是,以自己為例,身處在一個中小型的大學圖書館,能夠有越多利器予以協助使用者當然是最好的,可是,我覺得,若圖書館先導人員一味搶搭列車,沒有創新想法,沒有考慮後續接手與發展,不准同仁發聲,卻是很一項很擾人的事情.
“創新"的確是難事,圖書館工作是屬團體工作,"創新"亦需團體思考,與大家共勉!
考慮後續接手與發展確實是很重要,否則這些服務在使用上會覺得很零散。不過我覺得圖書館得自己決定是要當新技術的先行者,或者是等大勢抵定後再導入,這二者所付出的成本及收獲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當然,我很認同你的看法 圖書館工作是屬團體工作,創新亦需團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