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圖書館的未來,可能很多人馬上會想到未來圖書館會不會被 Google 或者那一種新技術給取代。我個人倒是認為這些都是圖資人自己多慮了。一來如果未來人類不再需要實體的圖書館,那也是歷史趨勢所然,誰也無法阻擋。
再者,圖書館不會因此消失,因為圖書館除了典藏書籍外,還有許多社會和教育功能。本站曾多次提及的丹麥 Aarhus Public Library 就不斷的在探索圖書館的未來,例如 小朋友心中的理想圖書館 、 未來的圖書館。
各位一定不會否認人才是圖書館要服務的對象,所以未來的圖書館當然是要以滿足人們在知識、學習、閱讀、甚至是社交上的需求來設計服務內容。只是圖書館要如何才能知道讀者或從不來圖書館的人們的需求呢? 如何讓使用者參與設計圖書館所提供的(新)服務呢?
Aarhus 公共圖書館最近推出了一段新短片,Unleash The Users,或許可以給圖資人帶來一些思考和學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KsFrkxjtj8
User-driven innovation is on everybodys lips. But its not easy to find out what it is all about:
Participatory design, workshops, questionnaires, social technologies, user-generated content, personas, scenarios, observations etc.
Aarhus Main Library unleashed the users in the period 2007-2009 and worked with various methods of user involvement in the libraries.
小弟我也認為放太多心力去討論圖書館存廢與否的假設性議題是沒有太多必要性的~~
畢竟圖書館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資訊需求存在
如果那一天真有比圖書館更便利更普及的方式提供人們資訊
那只是代表著人類文明和科技又往前邁進一步
能讓更多人更快找到他們需要的資料
我們是應該感到高興而非為圖書館的功能被取代而嘆息
或許到那個時候
就如小白樓一樣
由以往的關稅機構轉為觀光古蹟
對每個時代言還是有其時代價值滴
有時間擔心
不如就如Ted大大在文中所言
不如多花點時間去關心讀者的需求唄
Keven 最近的博文也對未來圖書館存在的價值提出了看法: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