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Stephens 在 6月15、16二日在 Alliance Library System Online Innovation Institute 再次談 Library 2.0,內容分為 weblogs 與圖書館、即時通訊 (IM)、社會性軟體 (social software)、接納新科技等四個主題。
這四場線上課程在 OPAL 都有存檔,並同時提供影音、MP3、、ppt、html …等幾種格式。Michael Stephens 也在其網誌做了些補充 (1、2)。
其實有很多內容 Michael 在其他場合都已經談過,所以很快的就看過這些投影片。
在 SOCIAL SOFTWARE: A SURVEY OF WEB 2.0 這一場,談論的範圍相當廣,從 Web 2.0、Podcasts、RSS、Del.icio.us、Wikis、Flickr、Social Networking、Mash Ups..等。我比較喜歡其中一張論 Web 2.0 的投影片,它談到 Web 2.0 是:
- The Social Web
- The Two Way Web
- The Read Write Web
- Social Software:我覺得如果改為 Social Networking 會更好一點。
另外在 Weblogs & Libraries 這一場,Michael 再次引用了 Jakob Nielsen 的 “Weblog Usability: The Top Ten Design Mistakes",我在 “網誌可用性: 設計上的十大錯誤" 這篇已介紹過。
在 CREATING STAFF BUY IN FOR NEW TECHNOLOGIES 這場則提供了10個讓館員接受新科技的方法:
首先要知道的是,為什麼要接受新科技呢? 為了我們的讀者。
- 傾聽 (Listen):傾聽館內的聲音
- 讓館員參與規劃 (Involve Staff in Planning):特別是第一線的館員
- Tell Stories
- 要透明 (Be Transparent):讓館員知道你的計畫
- 報告及解說 (Report & Debrief):將在外研習所學向館員報告
- 自己事先做研究 (Do Your Research First)
- 管理好專案 (Manage Projects Well)
- 訓練館員 (Train Your Staff)
- 讓館員親自嘗試 (Let them Play!)
- 慶祝成功 (Celebrate Successes):這是很重要的啦
Michael 最後再補充一點:接受改變並學習 (Embrace Change & Learn)。
其實這10個方法我在去年11月 如何讓館員接受新科技 這一篇也介紹過。除了 Michael 的 10個方法外,我還有底下幾個建議:
- 圖書館主管的支持:光是理解與口頭上的支持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率先成為新科技的使用者,並盡可能在每個場合裡分享使用心得。我想這樣多少會給館員帶來些學習的動力。
- 成功案例的分享:初次使用新科技的館員來分享其心得,也是促使其他人願意嘗試的好方法。
- 成立小組研究及推廣:大多數人在接受新的技術時,常發生不得其門而入,或者遇到些挫折的情形。如果有一個小組事先研究,再依館內實際情形擬訂推廣計畫,並適時給予使用上的協助,相信也有助於館員接受新科技。
2006/7/16 補充:
Meredith Farkas 也寫了一篇 On getting staff members to buy into a new technology,提供了6個建議:
- Do not decide things unilaterally
- Involve staff in planning
- Involve IT in planning
- Encourage staff to “kick the tires"
- Offer training
- Don’t rush it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全文。
舉雙手贊成上述的建議方式.但是,各級圖書館幾乎是人力缺乏的狀況,尤其是一些新興的科技大學圖書館.利用新科技無非是協助館員處理各項事務並加強與讀者的雙向溝通,除了文中所建議的方式之外,是否還有更容易實行的方式呢??自己身處在科技大學圖書館,雖然他館認為本館的工作人員相較起來夠多,但是,長官不斷要求推陳出新,面對這些要求,意識到必須向前的人自然會自我學習新知,但依舊有人心懷事不關己的心態,雖然不阻止引進卻無形中造成了阻礙,如此的情況,是否有前輩可以指點迷津呢??
首先呢,我不是前輩,我在圖書館工作也不過5年。
我們館的情形也與你們差不多,每個人都有即有的工作,但新玩意下來,總得有人去接,唉!
現在重點在"事不關己" 這四個字,如果是以任務小組來研究新技術/科技,至少是小組成員的事了吧,相信小組成員多少都要有所了解及實際使用的經驗吧。若這小組每學期更換成員,那麼一二個學期下來,應該有不少人學習到新東西。
其實我與你有同感,所以才在文章多增加了幾點自己的看法,不知是否有其他人可以提供其他點子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