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edith Farkas 記錄了由 Amanda Etches-Johnson、Aaron Schmidt、及 Michael Stephens 在 CIL 2006 所主講的場次: Building Community With IM。图林中文译站 很快就把整全文都翻譯出來了,下面摘錄一些我感興趣的部分。
- 在 Library Success Wiki 中已經有65個圖書館提供即時通訊 (IM) 服務了
- Michael就 IM 查了很多圖書館員,結果發現:
- 並不是很多圖書館員利用 IM 為讀者服務。我們的讀者透 IM 相互聯繫,所以我們也應如此。
- 89%的圖書館員認同在同事之間用 IM 建立社區,只有53%認為他們是這個社區的一部分。
- 透過 IM 服務讀者可能遇到的障礙:
- 一些人認為 IM 是擾人的
- 一些人認為 IM 浪費太多時間
- 一些信息技術部門阻止 IM,因為安全問題
- IM 產生了兩代圖書館員之間的數字鴻溝
- 一些認為 IM 是浪費時間的政策
- 怎樣立即處理同時的交流:
- 告訴讀者正處理另外一位讀者的咨詢並告知稍微等待一下
- 切換至另外一位圖書館員
早先我也一直期待我們圖書館能夠提供 IM 服務,甚至是co-browsing 的服務,但後來發現工具本身不是問題。除了上述的障礙之外,我還想到一些問題:
- IM 是否會更有效率?
- 參考服務人員是否會因忙於線上諮詢回覆,而無法分身照顧親自到櫃台的讀者?
- IM 會不會造成工作上的另一個負擔?
不過這些都是我自己猜想,只是當我隨意在上網找了一下,發現台灣的圖書館提供 IM 服務的並不多,應該說很少很少。底下就把我找到的列出來:(2007/2/21 更新)
底下雖不是透過一般讀者所使用的MSN、Yahoo 等 IM 工具,但仍是即時參考服務:
- 臺北市立圖書館 參考服務視訊櫃檯
- 交通大學圖書館 線上互動讀者諮詢服務
若上述的清單漏了那個圖書館,歡迎留言補充。
雖然感覺起來有這麼多的障礙存在,但我仍是期待這樣子的服務,特別是 IM (含語音) 加上 co-browsing 這樣子的服務 🙂
補充 Michael Stephens 二篇文章:
的確, IM 的使用者經常使用一些網路簡化語, 如果館員不熟悉, 會有溝通的問題. 我想到的是, 館員如何記錄參考諮詢的統計?
另外, 使用者習於和友人利用 IM 聊天, 但是否會利用 IM 來詢問館員?
我也曾想過…是否平常使用IM的人會用它來詢問館員。但後來我覺得這樣想是多慮了,就像每個人都有電話或手機,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用電話來詢問。
我的意思是,IM 就跟電話一樣,是一個溝通諮詢的管道。我們不會因來電話諮詢的人比實際來櫃台的人少而關閉這個管道。至於有所少人會使用IM 來詢問,要等到開放了才會知道哦!
另外,一般的IM 軟體都會有 log 檔,所以參考諮詢的統計不會有問題,連對話內容都記錄下來呢 🙂
HEMiDEMi – 共享書籤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 IM 在圖書館的應用 :: March :: 2006
國稅局也提供這樣的服務:
每日上午9時至12時提供MSN及Skype服務,國定假日及例假日除外
MSN 帳號: ntacttax01@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