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C 要有趣好玩?

在 Google 及 Amazon 的時代,館藏目錄 (OPAC) 的操作及功能很難再法吸引讀者的青睞,甚至 有人 認為今日的 OPAC 已走到最後的階段。那未來的 OPAC 應該是怎樣子的呢? 我想這是圖資界一個很重大的議題。提供線上個人書目管理服務的 LibraryThing 創辦人 Tim Spalding 在一場會議裡對 OPAC 的未來做了以下的回覆:

“findability"、 “millenials (千禧世代)"、 “Google"、 “ease of use"、 “anywhere" 及 “now"

當然,這樣子的回覆你我都會,所以應該也不怎麼令他自己滿意。因此事後 Tim Spalding 從人們自發性地使用 LibraryThing 來觀察未來的 OPAC,並得到了這樣子的答案:未來的OPAC 是要一個有趣好玩 (Fun) 的系統

他認為目前大多數人的討論都聚焦在 “findability",就是 OPAC 可以找到你要的東西,但這還是不夠的。他認為圖書館本身就是有趣的,他喜歡閱讀,想記錄自己曾經看過的書,並可以跟其他人分享,或者想表達一些看法,看看相同喜好的人都還看些什麼書…等,而這些有趣的事是目前 OPAC 無法提供的,巧的是 LibraryThing 提供了這些功能。

因此 Tim Spalding 列出了一些可以讓 OPAC 更有趣一點的方法:

  • 提供 blog widgets (工具) 及RSS feeds,讓讀者可以在自己的部落格或網站展示他們正在閱讀或思考什麼。
  • 讓人們可以找到想要的資料/書籍,but let them also get entertainingly lost. 鼓勵探索、意外發現 (serendipity) and lost-ness.
  • Give authors, subjects, languages, tags and other facets their own pages. That stuff’s interesting, and can lead one delightfully astray.
  • 允許讀者經由標籤 (tags)、評分、及寫書評來與館藏目錄互動。 (And would it kill you to give them patron pages?)
  • 提供對外連結。網際網路是有趣的,應該允許對外的連結。
  • Allow (static) inbound links. What are you, a bouncer?
  • 讓讀者可以透過 API 來讀取你的資料。有些聰明的讀者會做一些連你都想不到的有趣的事。
  • 讓讀者有每天都會登入檢查的理由 — something about the books, and ideally about them and the books, not some “trick" like free movie passes.
  • 與讀者講同樣的語言 (eg., with tags),而不是講一些行話,where “cooking" is “cookery" and “the internet" is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 提供讀者有趣且高品質的推薦書目或資料。
  • Give patrons enjoyable metadata. I don’t intend to read any of the books in today’s NYT Book Review, but I loved reading about them.
  • 讓使用者可以針對他們閱讀過的書做社會性的互動。 (Obviously, anything social needs to be voluntary.)
  • Make it usable and finable too.

上面是Tim Spalding 的想法,你認為呢?

本文一開頭所提到的會議是 ACRL 在11月初所舉辦的 “The Future of the Catalog" 研討會,會中除了邀請 Tim Spalding 外,還有 OCLC 的 Thomas B. Hickey、Cornell University Olin Library 的 Karen S. Calhoun、及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NCSU) 的 Emily Lynema。其中 Emily Lynema 介紹了 NCSU的 OPAC系統 – Endeca。

這場次的投影片在上面的姓名連結中可取得,或到 會議網頁。另也有人做了 筆記,或可參考。

對「OPAC 要有趣好玩?」的一則回應

Add yours

  1. 呵呵,挺有意思
    今年上半年关注过opac的一些新系统呢
    一直在想,现在的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大,那么究竟有多少功能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呢?

  2. 是呀,一直以來我們的opac系統是依照圖書館專業人員的需求而建立,但讀者使用起來不見得愉快。但要如何知道讀者最常使用或最想要的功能是什麼呢? 這可能又會有各式各樣的答案,圖書館又要如何取捨?

    既然讀者會去使用 LibraryThing 或豆瓣,那代表他們是有些我們所沒有,並且讀者想要去用的功能。

  3. OPAC如果只是能顯示借還書資訊或位置的話我想應該很快就會被淘汰了吧~~~~如果能在旁邊加上一點書評或投票來顯示好看度或熱門度搞不好能增加讀者的興趣喔~~~

    PS.如果有這種OPAC務必讓在下見識一下@@

  4. 不同族群使用的opac 應該有不同的功能取向.而新穎的服務雖然可以短時間內,吸引到很多目光,但"成效"呢?還是單純衝業積?!這樣子說好了.要做到書評與使用者的投票,其實已不是問題了, 但誰敢放.又!有需要放上去嗎.在網頁必爭的空間裡.加了個服務.但實際的點閱率或使用率不高.但卻增加了維護上的成本.比方我放了個社群網路的書籤上去.但經幕後的統計與觀察來看,目前點擊率不到100,問題網頁已上線近一年了.有必要為了少數的(也可能是極少數)使用者,增加一堆炫麗的功能,但卻不常使用.像還有一個會讓大家抓狂的!顯示館藏儲放的位置,首先得先一本本書的把位置建好,然後~有天.有人問為什麼和系統顯示上的不同!那要何解?!

  5. 確實,很多的服務使用者不是很多。只是圖書館有去推廣嗎? 圖書館有些資料庫也是很少人在使用,但還是得訂,也有在推廣。不曉得順宏你們有沒有特別推廣在opac上的社群網路書籤? 我建議或許可以配合圖書館講習等活動推廣。不過就如同順宏講的,我們不可能期望所有的或多數的人來使用某一個功能,畢竟它不是opac的核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