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是本科畢業的我來說,有些圖書館學的東西是相當陌生的。最近從大陸的 blog 那裏看到了所謂的圖書館學五定律就是一例,雖然陌生了點,但還相當有趣。
阮岡納贊 (Shiyali Ramamrita Ranganathan,或譯 阮甘納桑) 所提出的圖書館學五定律在 中國大百科全書 有簡要的介紹:
- 書是為了用的
- 每個讀者有其書
- 每本書有其讀者
- 節省讀者的時間
- 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
不過,這些定律已提出了在幾十年,在 web/Library 2.0 的時代裏,這五個定律是否還適用呢?
中國大陸的老槐日前在 图书馆学五定律之2.0版 一文中,套用了 Library 2.0 的術語或思想,編寫出一個圖書館學2.0五定律。
- 圖書館提供參與、共享的人性化服務
- 圖書館沒有障礙
- 圖書館無處不在
- 無縫的用戶體驗
- 永遠的Beta版
每一個定律老槐都有加以說明,淺顯易懂,我這門外漢真是獲益良多。老槐這一篇博文一出,想當然又在大陸的圖資部落圈引起熱烈的回響。一飞、Keven 也都推出自己的版本,相當有趣(見最下面的相關閱讀)。
不過我也注意到,美國學者克福特(W.Crawford) 和高曼(M.Gorman) 於1995年,便綜合多位學者的論說,提出圖書館學五律新詮釋(Five New Laws of Library Science) :
- Library serve humanity – 圖書館為全人類服務
- Respect all forms by which knowledge is communicated – 知識傳遞多元化
- Protect free access to knowledge – 保障學術自由研究
- Use technology intelligently to enhanced service – 以科技提升服務品質
- Honor the past and create the future – 承先啟後再創新
註:不曉得上述的 Five New Laws of Library Science與 Gorman, Michael, “Five New Laws of Librarianship,” American Libraries, September 1995, pp.784-85. 是不是同樣的一篇? 還沒有時間去查 :p
可以感覺得到 Gorman 的圖書館學新五律背景是要因應 Internet 起飛後所要面臨的新課題。而最前面所提的圖書館學五定律 2.0 版則是在 Internet 盛行10年後,在 Web 2.0 時代的新詮釋。
相關閱讀:
- 图情: web2.0环境下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 学林望“道”: 图书馆学五定律之附会版
- Keven’s Blog 数图研究: 图书馆学五定律之“搅局版”
- Alireza Noruzi : Application of Ranganathan’s Laws to the Web
- Stephen Abram : The Library 2.0 ‘Bandwagon’
Gorman 的新五律的確是出於那一篇。在那個時候,網路與「多媒體」(這是另一個關鍵,網路同時也激發了無紙圖書館、無牆圖書館的想像)的應用,在加上自動化的推行,以及美國圖書館學界的縮裁,資訊科學的引入等因素,在在使得圖書館人士覺得有個嶄新的時代要到來了。相關的論述很多,至於為什麼最後由這個承先啟後的新五律成為經典,一方面是因為它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呃,也是因為圖書資訊學具有典範焦慮(苦笑)。
我只讀過1995年那個版本的~~~~照這麼看來人人都有自己的新五律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