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以來,有越來越多人在談論 Library 2.0。如同 web 2.0 一樣,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基本的精神是:在圖書館中應用 web 2.0 的技術或服務。如果還不清楚什麼是 web 2.0 的話,可以參考本站的 Web 2.0 及 圖解 web 2.0 二篇。
再回到 Library 2.0,這幾天看到國外好幾個 Blog (如 ALA Techsource Blog、Library Stuff …等) 都引用到 Jason Boog 在 Publish 的一篇文章:Library 2.0 Movement Sees Benefits in Collaboration with Patrons (2005/11/4)。底下摘錄部分文章內容:
有些圖書館員說:當學生透過Google 做他們的學期報告及 bloggers針對每個可能的主題反復地陳敍事實時,他們正奪走我們的工作。
前不久才舉行的 Internet Librarian conference 中,超過 100 位圖書館專業人員思索著如何在這個 Web-based、user-created content 的時代中生存。於是他們提出了一個叫做 Library 2.0 的精神。
這些創新的圖書館員了解到有些 Web 2.0 的技術 (如 blogs、wikis、及 像 Google Print 的線上資料庫) 已經獲得讀者的注意。圖書館員打算使用像是 blogs、wiki 工具及 tags 等 Web 資源來建立圖書館的分享網路。
他們希望 Library 2.0 這個運動將可使圖書館員跳脫實體的機構,改以 blog comments、IM、及 Wiki entries 來與讀者互動。
……..
walking paper 的 aaron schmidt 相信這些 Library 2.0 的工具將可以讓圖書館及圖書館員變得更好。如果有人問說這些工具是否會取代圖書館員? 他說:電動工具取代了木工(匠) 嗎?
這篇文章還提到了 The Shifted Librarian 的 Jenny Levine 認為在目前的環境 (web 1.0) 中,圖書館在系統及經費上受廠商相當大的箝制。在圖書館預算不足下,利用免費的 Web 2.0 服務來建置及訂閱 (syndicate) Web內容將可以讓圖書館不需依賴昂貴的套裝軟體而做到與其他機構分享。
此外,文章中最後也提到 Web 2.0 技術也正在改變人們分類資訊的方式,這些技術將會對圖書館目前的分類方法帶來一場革命。Levine 解譯到,像 flickr 或者是 del.icio.us 這類 Web 2.0 服務是如何讓使用者在單一的物件(文件、書目) 上貼上無限數量的標籤。如此一來,讀者等於是在幫忙做分類的工作,並且所增加的 tag 並不會混亂了原有館藏書目。
Jenny Levine 在 Prepare Yourself for Library 2.0 引用了 Library 2.0 at Talis Insight 2005 (註1) 這篇文章中所提到 Talis (註2) 在 Library 2.0 上的努力。有興趣的人不妨仔細看一下這篇文章。
註1: 原網頁已無法連結,請參見 Internet Archive 備份
註2: 原網頁已無法連結,請參見 Internet Archive 備份
其他談到 Library 2.0 的網誌:
游园惊梦:Web 2.0 + Library = Library 2.0?
Tame the Web:Library 2.0 Web Sites Noted
2005/11/20 新增:
The Shifted Librarian:Anybody Going to Blog these Library 2.0 Ev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