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機會聽取幾家國內外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或者是圖書館服務平台(LSP)的簡報,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那就是選擇一個系統要考量的方方面面,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別是如果是許多館要共同做這麼一件事,那就更複雜了。
圖片來源:Discovery Pulse Blog
聽完簡報讓我對本土品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當下我就聯想到「專櫃 vs. 雜貨店」這樣的比喻:
專櫃
- 通常是一些國際品牌,價格高不說,在櫃內只能買到它們的產品。會吸引人,多半是它特有的設計或質感,但通常這些設計並不是完全依據台灣當地需求而設計,雖說會參考各地需求,但最終決定權是在品牌設計師手裡。
- 也因為無法完成客製,所以常常會有許多產品功能會不適用,但仍不影響人們買它的意願,因為它有品牌,有質感,並且時尚(走在時代前端)。
- 專櫃產品有時無法從頭到腳全包,但它會有開放的標準,讓你可以買其他品牌產品來搭配,但配起來好不好看,好不好用就不是它的責任了。
- 專櫃若要細分,還可以再分成二種,一種是你買的產品有問題,櫃位有人會幫你處理;另一種是櫃位沒有人可以處理,能做的就是幫你把產品問題轉給國外人員處理。
雜貨店
- 首先要強調這個比喻純粹是從價格及產品的多樣性來看,沒有鄙視的意思。通常在這裡可以買到比較符合本土的需求,但可能談不上時尚,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 在這種店裡,只要提出需求,它完全會想辦法去滿足你,從門禁到RFID,甚至於便利商店會作等,只要跟圖書館有關的,它都可以幫你做。
- 有些人會擔心在這種買的包包品質無法承受或裝下家裡那又大又重的金飾珠寶。
- 通常會跟你說不要申請那種到市區內各店門口巡邏的保全服務,而是請一個24小時在自家門口站崗的警衛,這樣會更有保障。
那倒底是專櫃,還是到雜貨店去買產品,就看每個人或每個館自己的口袋及需求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