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期望空間改造帶來什麼?

這幾年台灣各型(級)圖書館都陸續在進行所謂的空間改造,期盼以一個更適合閱讀的環境來吸引讀者,有許多的報告也顯示確實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這一波空間改造的浪潮中,我們館也不例外,只是在討論過程中,有時我會有點迷失。剛好前不久我看到 Library Journal 網站上的一篇新聞報導[1],文中介紹去年(2015) 10月美國馬里蘭大學 the Information Policy & Access Center at University of Maryland (iPAC) 與ALA 發表2014 Digital Inclusion Survey的調查結果及分析時[2],第一個段落就下了 RENOVATION => INNOVATION 這樣的標題,特別吸引我的注意。

2014 Digital Inclusion Survey

由於過去幾年全美大大小小的圖書館都已進行空間改造,因此報告中也針對這部份有所著墨,Library Journal 在報導中還結合了另一份Libraries at the Crossroads的調查報告[3],強調2014 Digital Inclusion Survey 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館在空間改造後除了保有原來的服務或工作內容外,還會從根本上去增進他們的能力來擴展服務。這一點提醒我們空間改造不能只是單單在空間或裝潢上做調整及美化,應當要配合空間的調整做流程改善及應用一些新的科技或技術。

但如果我們只是為科技而科技,為了有所謂的亮點的話,就有點本末倒置了。有一家廠商到館介紹他們的服務時,提醒我們應該還是要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我們提供這樣一個新科技(或亮點)的目的是什麼? 技術能做的,只要有錢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使用者看一次或用一次後可能就沒有新鮮感,不會再去使用(或體驗)了。

總結之前幾次去一些新圖書館參訪時,多著重於空間設計所呈現出來的亮麗外表,或者是新科技的應用,而比較少去了解背後他們做了那些精進或調整,還是有其他看不到的新服務。

這份報告分內容很多,我也還沒真正的全部看過,上面只是我看LJ報導中後的一些感想,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報告。2014 Digital Inclusion Survey 報告分成底下3部分,要我的話會先看 Extended Summary:

  • 2014 Digital Inclusion Survey National Report, which presents detailed findings from the 2014 survey at the national level;
  • 2014 Digital Inclusion Extended Summary, which offers an analysis of key findings from the 2014 survey; and
  • 2014 Digital Inclusion State Supplement, which presents detailed and summary findings at the state level from the 2014 survey.

延伸閱讀:
1. Library Journal - Digital Inclusion Survey: Renovation Matters, Help Happens at Point of Need, and Staff Still Do (Almost) Everything
2. Digital Inclusion Survey - 2014 Survey Results and Reports
3. Pew Research Center - Libraries at the Crossroads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 WordPress.com 建立免費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