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禮拜前在淡水河邊閒逛時,進到一家很特別的商店,透過門口的玻璃可以看到分隔成四方型一格一格的展示框,裡頭擺放著許多人寄賣的物品。直到昨天看了電視,我才知道這種商店叫做「格子商店」。
圖片來源:雪小板的日記本
看到公視「下課花路米 」節目介紹新竹市陽光國小 的「格子博覽會」,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學生透過事先的申請,便可以將自己的收藏、創作…與其他同學分享。在小方格的世界裡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並盡情分享,就某些角度來看,這與部落格(blog) 非常相似。
那跟圖書館有何關係呢? 通常圖書館都會有校史室,或者展示學校歷史相關的區域。不過這些都是官方展示,且久久才有更新。如果圖書館在適當的空間裡也提供同學分享自己的創作或收藏,這種來自學生的多元展現,將會相當精彩 🙂
格子商店英專路又加開了一間
好想東西去賣ㄛ
不過如果我們的書鄉社這樣賣書也不錯
我覺得圖書館可以弄個二手書視聽品的格子館,提供二手書或CD的展示、交流、交易。或者有人會製作自己的出版品或CD之類,調性會比較適合放在圖書館,應該會比市集來得容易販售。圖書館也可以藉此管道,看看是否可以培育發掘藝文人才或創造圖書館特有品項,彰顯實體圖書館不同於線上圖書館之人文互動特性。
很喜歡jj 的提議,特別是您所指的人文互動特性,不過會這樣做的圖書館目前應該很少吧。有沒有圖書館要試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