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視異言堂節目最近播出「遇見.幸福圖書館」單元,介紹民間企業和慈善團體如何幫助偏鄉小學改造圖書館、充實館藏、及推動閱讀。看完影片後除了再次證明圖書館的重要性外,也讓我對民間企業1~2個月就建置好一座小學圖書館的辦事效率驚訝不已。
您上一次看書是什麼時候呢?我們常形容「書」是精神食糧,對小朋友來說,更是灌溉知識、讓心靈成長的養分,台灣有學者研究還發現,對學習落後的小學生,每天給予一個小時的閱讀訓練,一段時間之後,有七成二的學生成績明顯進步,顯示出閱讀的重要性。但在偏鄉地區,人們經濟不寬裕,買書是奢侈,圖書館的資源又不充沛,孩子怎麼看書?
這樣的城鄉差距問題,有民間企業和慈善團體意識到了,他們開始協助偏鄉小學改造圖書館、購買新書、募集書本、還發動志工陪讀,努力提升小朋友的閱讀能力。但我們也要問,為什麼偏鄉總是資源不足、總是需要自力救濟?政府在這時候又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呢?
延伸閱讀:
玉山黃金種子計畫
空間及環境改善後,民眾更喜愛圖書館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