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ry 2.0 已死?

沉寂已久的 Library 2.0 (圖書館 2.0) 話題最近因為一篇名為 “Deconstructing Library 2.0" 的部落格文章,再度掀起熱烈的討論。該文作者針對維基百科中 “Library 2.0" 條目的許多定義,及最新參考資料只到 2007年…,提出了許多的問題,包括 Library 2.0 一詞是否已死?


之所以說該文引起熱列討論,是因為有許多支持與反對 “Library 2.0” 一詞的大咖都跳出來說話,包括Michael Porter、David Lee King、T Scott、Michael Stephens、Walt Crawford 及 Jenny Levine等。底下是幾個重點:

  • 圖書館的根本使命並不因 Library 2.0 而改變,它只是一種達成使命的方法,重點在 “Library" 而不是 “2.0″。
  • Library 2.0 並沒有取代任何既有的工作,這些新工具雖帶來一些機會,但卻需要額外的人力來實施,這對大多數的圖書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社交網絡的時代已來臨,它是一個新的規範,也已變為主流,而且人們也期待它。Library 2.0 並未死,它只是變的得沉悶和司空見慣。
  • 在 LISTA 上搜尋 “Library 2.0”,從 2000年到 2010年可以找到 461篇文章(2000-10),其中 268篇(58%) 來自期刊論文。2007-09年共有423篇文章,其中257篇(61%) 是來自期刊論文。
  • “Library 2.0” 或許失去動力,但它的精神還活著。如果覺得 “2.0” 這個字眼不好,那就不要用;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那就使用。
  • Michael Casey 和 Laura Savastinuk 所寫的 “Library 2.0 A Guide to Participatory Library Service” 一書概述了其原有的思想和哲學,而不是聚焦在工具上。這些精神至今仍然很正確,且對許多人來說都還是很新的東西。
  • “Library 2.0” 一詞出現至今仍無一個公認的定義,長期來看這也倒無所謂。因為那些想法或工具早在此名詞出現前就發展的好好的,將來也會是如此。雖然說起來無關緊要,但 Walt Crawford 的 Library 2.0 and “Library 2.0” 一文發表至今已經被下載了4萬5千次,而仍還很受歡迎。

其實 Library 2.0 本身只是一個集合名詞,真正要被討論的是它所代表的概念及工具應用,真正在施行時不見得會提到它。或許有人認為很多圖書館一點也不 2.0,但還不是很多館活的好好的。只是,如果有一個東西(或概念) 既有趣,又可達到圖書館的目的,那不是很好嗎?

其實我也不太喜歡 “Library 2.0” 一詞,但沒辦法,最近又要向學生介紹它,所以看到這個討論後有點見獵心喜,至少可以看到時過二、三年後人們對它的看法是如何。

延伸閱讀 :
Agnostic, Maybe - Deconstructing Library 2.0
The Shifted Librarian - Library 2.0: Not Just for Users
David Lee King - Have We Emerged Yet?

廣告

對「Library 2.0 已死?」的一則回應

Add your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