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則新聞在今年6月就有媒體報導了[1],只是這些報導都是點到為止,沒有很詳細,直到月初才看到 Library Journal 有稍微詳細一點的報導[2]。
圖片來源:联合早报 [3]
一位圖書館工作者的學習筆記
其實這則新聞在今年6月就有媒體報導了[1],只是這些報導都是點到為止,沒有很詳細,直到月初才看到 Library Journal 有稍微詳細一點的報導[2]。
圖片來源:联合早报 [3]
上週在 New York Times 看到紐約公共圖書館在今年採用一個超大的自動分檢機(Sorting Machine) 來處理各分館借閱書籍分送的工作,以往需要2天來處理的工作,現在只要7小時就可以完成了。下面就是這個長度有2/3足球場長的Sorting Machine:
印象中北歐的圖書館都很創新,或者說都嘗試探索著圖書館的未來及新科技的應用,本站曾經多次介紹過的丹麥 Aarhus 公共圖書館就是一例。日前經由 Helene Blowers 的網誌上看到荷蘭 public library of Delft (DOK) 將 Microsoft Surface 運用在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 上的查尋,相當引人注目,感覺上歐洲與美國的風格相當不一樣。
今天在 NGC4Lib 看到丹麥北歐亞洲研究所(NIAS) 圖書館把 23公分高的 Nabaztag 小兔子 Kalle Kanin 當成是該館的另類館員,先看看它的任務吧:
隨著傳統圖書館的式微(? :)),有許多計畫正在探索著未來圖書館的樣子,曾經介紹過丹麥的 The Transformation Lab 便是一例。最近看到 Jenny Levine 連續二篇文章 (1, 2) 介紹 Thinkering Spaces,也是同樣讓人看到圖書館未來可能的新面貌。
今天聯合報報導玄奘大學完成國內大學院校第一座「智慧型無人管理圖書館」,如果連同台北市立圖書館的捷運西門站及內湖家樂福兩個館,這算是台灣第三個智慧型無人管理圖書館了。耗資500萬元的新型圖書館,主要提供管理、社會與法律學院師生所須的專業圖書,「每3年更新一次」,藏書維持在5萬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