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一則新聞佔據各大新聞媒體的版面,包含中文媒體,那就是美國一位8歲男童將其自製的故事書放在圖書館的書架上,館方發現後覺得內容很OK,便把它正式入藏,還吸引很多人預約要看這本書。
圖片來源:NPR
一位圖書館工作者的學習筆記
這幾天有一則新聞佔據各大新聞媒體的版面,包含中文媒體,那就是美國一位8歲男童將其自製的故事書放在圖書館的書架上,館方發現後覺得內容很OK,便把它正式入藏,還吸引很多人預約要看這本書。
圖片來源:NPR
IFLA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 在8月公佈2021年度最佳圖書館 (Public Library of the Year) 由挪威首都奧斯陸的 Deichman Bjørvika 圖書館獲得[1]。
相信很多人都這麼想過,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我們還需要圖書館嗎?
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PBS) 有一檔節目 Origin of Everything,第二季節目中(6/20播出)有一個單元叫 Do We Still Need Libraries? 您應該會有興趣主持人如何探索這個問題,下面是節目內容
日本軟銀的 Pepper 機器人問世後,便看到許多人開始想像它在圖書館應用的可能性。澳洲 ABC News上週報導,位於昆士蘭北部 Mackay 地區的 Dudley Denny City Library 可能是第一個導入 Pepper 機器人的圖書館,該館館員說去年只有2個 Pepper機器人進到澳洲,他們館的便是其中一個[1]。
圖片來源:ABC Tropical North
這幾年台灣各型(級)圖書館都陸續在進行所謂的空間改造,期盼以一個更適合閱讀的環境來吸引讀者,有許多的報告也顯示確實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日本公立圖書館以「讀書存摺」鼓勵民眾借書,不但列出書名,還能累計書本金額。自由時報
3月14日陳文茜節目- 《中天的夢想驛站》製作了「閱讀翻轉城市 高雄市打造知識競爭力」專題,節目中專訪前館長及陳菊市長,原來陳菊曾在政大做過館員。下面是節目網站上的介紹:
在 LV 這裡我曾介紹過國外一些公共圖書館提供社區民眾日常生活相關的服務(見文後延伸閱讀),這些服務比目前台灣日漸流行的真人圖書館更近一步,除了請真人現身說法外,更帶入實作的部分。